一提到“鶴頂紅”,大家都能想到什么呢?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清朝宮廷劇里面皇上賜死嬪妃時的毒藥?它的毒性超級大,往往人在喝了之后立馬就陣亡了。
亦或者是丹頂鶴?因為丹頂鶴的頭頂上頂著紅冠子。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它的紅冠子非常的符合當下社會對官場仕途“紅到頂”的美好寓意。尤其是在清朝的時候,他們一品文官的朝服上都會繡有丹頂鶴的圖樣。
丹頂鶴
今天我們來聊聊的“鶴頂紅”卻并非這兩樣,而是一種文玩。出自于一種鳥的頭骨,現在快要瀕危滅絕的鳥類,盔犀鳥。
盔犀鳥
盔犀鳥一般都棲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常綠闊葉林中,目前主要分布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代,在新加坡地區,盔犀鳥已經遭遇到了區域性滅絕。
盔犀鳥
它是目前犀鳥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它們的體長能夠達到110-120厘米。總體上來說,它們是呈深棕色的,在翅膀邊緣和下腹部的羽毛大多都呈現白色。它們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頭部。
遠遠上看是,就像是一個紅色的頭盔一樣。這個凹凸不平的頭盔與顱骨相連,內部都是實心的,整個的質地跟象牙頗為類似。光是一個頭骨的重量就能達到整個體重的10%。頭盔的中后部是鮮紅色的,前面的喙是黃色,看上去就特別的獨特。
盔犀鳥
當它們在求偶的時候,雄性的盔犀鳥會用它們的“頭盔”相互的攻擊以吸引雌性的青睞。它們的脂腺會分泌出紅色的蠟質液體,染紅其本是黃色的盔突。就是這樣獨特的生理結構和外形特征,使得盔犀鳥變成了人類眼中的“寶物”。在人類主宰的社會中,有個詞,叫做懷璧其罪。
為啥盔犀鳥的腦袋那么貴
在文玩界中,有個一條鐵律,“一紅二黑三白”是禁止觸碰和售賣的。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不成文的底線,讓整個文玩市場也對這樣的“寶物”趨之若鶩。
“白”指的是象牙制品,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用象牙雕刻的那些擺件等。“黑”指的是犀牛角制作成的工藝品,大家也都知道,犀牛目前也處于滅絕的狀態。那么“紅”指的就是前面說到的“鶴頂紅”,盔犀鳥的頭骨制作而成的工藝品了。
根據我國的史記記載,盔犀鳥最早出現是在元朝時期。《元史·世祖本紀》中寫道,當時盔犀鳥的頭骨被當做貢品由羅斛國(泰國)進貢。這之后它被雕琢成了精美的擺件或者掛飾供人們賞玩。
尤其是到了鄭和下西洋的明代,“鶴頂紅”直接被當做了高規格的貢品,更是標上了相應的價格,以此來彰顯它的獨特和珍貴。一時之間,各種達官顯貴一定要擁有一件自己的“鶴頂紅”才能說明自己的身份顯貴。“鶴頂紅”成了權貴的代表。
到了明中后期,漸漸地國運衰退之后,那些出產國就不再向我國進貢這樣的頂級貢品了。因此在市面上的“鶴頂紅”也就逐漸地減少。可同時,由于它的數量減少,它的議價空間就變得更大了,簡單地說,更值錢了。
到了后來,清政府開始實行海禁政策,與周邊等國的貿易中斷了,在我國也就遂至絕響了。由于“鶴頂紅”的珍貴性,全世界的有錢人也對它垂涎欲滴。
在19世紀的英國,用盔犀鳥的頭骨做成的珠寶盒,使得上流社會的女人極度的著迷和瘋狂。日本人更是將其做成了和服的裝飾品。這讓盔犀鳥成為了人類欲望下的犧牲品。
物品的價值往往是由它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來決定的。到了現在,盔犀鳥頭骨在珍品交易市場上的價格都是巨高無比。它質地柔軟,光滑并且在經常把玩后還會出現油脂分泌,越來越水靈。
因此經過雕刻后的價格能夠飆到每公斤4000英鎊(折合人民幣4萬左右)。整個價格要比象牙整整高出3倍有余,也使得盔犀鳥成為了盜獵者的頭號目標。
盔犀鳥的現狀
由于盔犀鳥生態環境的變化,導致目前的種族數量越來越少,就如之前提到的,在新加坡地區已經出現了區域性的滅絕。在2015年的時候,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的近危物種。
盔犀鳥
除了全球整體的環境變化導致它們的家園被破壞以外,人類的獵殺活動也是造成它們數量大肆減少的原因。很多獵鳥人他們的目標只有雄性的盔犀鳥,只有雄性的頭骨更加的顏色分明和柔順,便于之后賣一個好的價格。
但是盔犀鳥的生活習性中,它們準守著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當雌鳥生了小鳥后,它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家撫養幼鳥。打獵喂食則是由雄鳥負責。
盔犀鳥
當獵鳥人捕殺了雄鳥之后,其實也就相對于毀掉了它的整個家庭。雌鳥和幼鳥也會相繼死亡。在繁殖周期之內,雌鳥和幼鳥都是依靠雄鳥照顧才能的。真的就是每看到的一件“鶴頂紅”珍品的背后都是一個盔犀鳥的整個家庭的消失。
小結
其實不管是“鶴頂紅”還是象牙,又或者是犀牛角,它們的功能和價值只存在于動物的本身。這些都是動物自己的身體特點衍生出來的讓它們生存的根本。
保護野生動物
對于人類社會來說,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野生動物,這樣我們才能真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