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作為一種強度高、重量輕、成本低、可大規模生產的現代材料,已滲透于電梯行業、汽車工業、電子電器、醫療器械等眾多領域。鈑金加工成為當下熱門的一項加工活動。
鈑金加工一項技術要求非常嚴格的加工活動,具有嚴格的加工流程。只有嚴格的加工流程才能 保證鈑金加工的順利完成。一旦加工不到位,則容易影響產品的外觀要求和實際功能,故必須以合理的加工流程和規范的技術操作為保障。
一般來說鈑金加工都應具備以下五個基本流程:
1.繪圖
在鈑金上機加工之前,應根據產品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并合理展開零件圖,其中公差外形尺寸、毛刺方向、撕裂、壓鉚位置、板厚及公差、折彎半徑等均應確保科學準確。
2.下料,而在下料時則應基于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方式,如剪床精度高、成本低,但適用于無孔、無切角的塊料或條料;沖床高效經濟,適合批量生產,但需設計模具;鐳射精度高,適用于形狀復雜的平板件,但成本較高;NC數控成本低、精度高,但需設計程序;而鋸床雖成本低,但精度也低。
3.拉伸折彎
折彎即2D平板件向3D零件的過渡環節,具體是借助折彎機對金屬板料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其由彈性變形轉化為塑變變形,此時板料會先自由彎曲,后在壓力的作用下,彎曲力臂、曲率半徑會不斷變小直至形成V型彎曲,其中折床模具、折床是主要工具,并對板材厚度、折彎方向、尺寸、角度等加以嚴格控制。
4.焊接成形
完成下料、攻絲、折彎等加工環節后,則應對零件進行組焊,以此提高零件強度,常見的焊接方法有點焊、CO2氣體保護焊等,但要嚴格控制焊接變形,
5.組合保護
組合即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方式,將若干個組件或零件組立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料品整體,由于其是鈑金加工的最后一個流程,若因有所損壞而無法使用,只能進行返工,因此應做好料件保護工作,確保吸塑后的電梯鈑金成品表面光滑均勻,無流掛、無氣孔,且顏色深淺一致。
綜上所述,就是鈑金加工的五個基本操作流程,嚴格的操作流程有助于鈑金加工按加工要求完成產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