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OLED電視都是作為各大廠商的高端產品來進行營銷,所以像是LG、索尼、飛利浦這些公司,OLED電視通常也都是價格最高的電視產品。當然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不是很急的話,不要當第一批購買的小白鼠,不但容易遇到讓自己一些不爽的問題,同時價格也處于最高點。而通常在上市幾個月后,OLED電視就會有大幅降價,那個時候才是入手的最好時機,至于下手快的朋友,也就只能用“早買早享受”的安慰自己了。
不過今年的OLED電視看來降價的速度和幅度會比我們想象得更高,這主要原因還是面板廠商產能大增,同時市場供需放慢的緣故。簡單來說,一邊OLED面板出貨量大增,但另一邊市場卻出現供大于求的現狀,那么除了加快OLED面板降價的節奏和幅度,讓電視終端廠商愿意采購之外,面板廠商并沒有辦法去消化更多的產能。
事實上,別看OLED電視在去年的銷量創造了新高,但是和傳統LCD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而且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OLED面板的價格就開始下滑,而今年第一季度已經是OLED面板價格連續下滑的第三個季度嗎,且價格下浮幅度高達5%。一般來說,面板廠和電視廠通常每個季度都會對面板價格進行談判,第一季度產品的65英寸OLED面板批發價格較上一季下滑40美元,每片765美元左右;流通量最大的55英寸OLED面板產品也下滑了19美元至每片456美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提供的數據應該都是針對LG的OLED面板。
換個角度來考慮,今年目前的OLED電視價格和去年的OLED電視價格其實很相近,但實際上電視廠商采購的OLED面板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這就意味著今年OLED電視的降價空間會大大高于去年,而且降價的時間點也會比去年來得更高,只要OLED電視不會突然爆發搶購潮,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廠商,LG Display從2020年第二季度就開始增產,到如今產能已經遠遠高于彼時,不過LG OLED面板的產能利用率并不算太高,根據一份調差顯示,目前第一季度LG的OLED面板,利用率大概是80%左右,也就是說有20%的產能并沒有轉化為實際產品,這對于LG來說實際上很難接受。也難怪有消息表示LG最近在討論是不是要將自家的OLED面板拿來做顯示器,產能高于市場需求,如果不尋求一些變化,多余的產能留下來除了吃灰,沒有別的意義。
具體到產品部分,去年LG和索尼的OLED電視,基本是在雙十一前后開始降價,像LG的48C1以及索尼A90J,價格都比發布價要便宜很多,A90J的55英寸現在價格比發布價降了數千元。而今年我們估計情況也是一樣的,但是降價的時間點幾乎可以肯定會早于第四季度,很可能在第三季度我們就能看到各大新品OLED的價格直接跳水了。所以現在大家的確沒有必要急著入手OLED電視,特別是今年的款式。市場供需放緩之際,面板價格又一直下滑,要提升銷量,降價是必然的事情罷了。
另外之所以我們確定這次OLED電視的價格下降會比以前更早,除了產能過剩面板價格下降之外,和國際形勢也有關系,一些國家現在電視需求萎靡,所以基本可以肯定下一季度OLED面板的價格還會繼續走低。所以OLED電視未來成本還會下降,當然土豪可以早早購買入手早享受一把,至于其他用戶當個等等黨還是更合適一點,而且也不會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