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基本上是家庭中使用頻率最高、功率最大的電器,所以在購買空調時,每個人都想買一種更節能的產品。所以在銷售過程中,能效水平越高,節能就越多,許多企業喜歡用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口號。能效水平高,空調功耗低,在一定前提下是正確的。但能效水平更多地描述了電器的環境保護,但環境保護并不等于節能。
這是正確的嗎?這是正確的——但它需要非常嚴格的前提,否則它只能被視為一個文本游戲。今天我們將討論空調的能效水平。
空調能效等級
過去空調的能效分為五個等級,現在只分為三個等級。能效是指空調能耗與效率的比值。就像一個人的工作量和飯量一樣——水平高,就是吃得少干得多;水平低就是吃得多干得少。
這樣看來,能效水平越高,節能越多這句話似乎是對的。但有兩個問題很容易被忽視:第一,比例不能代表實際的食物攝入量。如果我吃得多,做得多,你認為我的能效是高還是低?
二是不同空調的能效等級不同,相同的比值,放在一些空調上是一級的,在其他空調上是二級的。
我們應該詳細談談這兩個問題。
能效等級標準
1.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的標準不同
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稱為定頻空調EER能效。算法就是我前面說的,簡單利用制冷量與制冷時耗電量的比值進行排名。EER能效只能反映空調的制冷能效,不能判斷空調的制熱。
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稱為APF能效。這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測量出來的。計算了空調全年使用情況(制冷 制熱)與全年耗電量的比值。
兩種能效計算方法衍生出兩種排名依據。相對而言,定頻空調的排名更為寬松。例如,一個能效是3.5.空調在定頻空調中屬于二級能效;在變頻空調中屬于三級能效。你能說定頻空調比變頻空調省電嗎?當然不能!這兩種能效之間沒有可比性。
因此,在比較空調能效等級時,必須保證比較空調屬于同一類型,即定頻空調或變頻空調。
2.柜式空調和掛式空調的標準不同
空調制冷量不同,能效等級排名依據也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排名分界線是4500W——4500W以上,基本都是柜機;4500W下面,有柜機和掛機。
對于定頻空調,排名依據如下表
對于變頻空調,排名依據如下表
例如:同樣的能效比為3.5定頻空調,如果其制冷量小于4500W,二級能效;如果它的制冷量大于4500W(小于或等于710000W),然后它就變成了一級能效。
換句話說,要比較空調的能效水平,首先要確定空調的范圍。將柜式空調與掛式空調進行比較,有時是毫無意義的 。
3.比值并不意味著功耗
那個說,那我就不看能效等級了。我直接比較空調的能效比,好嗎?答案還是不好。其實我們在初中數學課上學到了,只知道兩個數字的比值,不能判斷其中一個數字的大小。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我吃得多,做得多,對能效比影響不大。
空調里也是如此,一臺空調(制冷功率8000W),兩臺空調(制冷功率1600W),相比之下,后者的功耗必須更高。但后者的制冷量也很高,這使得后者的能效比不一定低于前者。
所以當你想比較能效比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空調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空調比較能效比,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