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猿雕也被稱作是菲律賓鷹,是菲律賓的國鳥,目前全世界僅存不到500對,主要集中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的雨林中,食猿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數量最稀少的雕類之一,屬于大型猛禽,被贊為世界上“最高貴的飛翔者”更有“雕中之虎”的美譽。
食猿雕的體態強勁,其相貌兇狠,平均體長在1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9千克之重,它的翼展展開可以達到3米左右,食猿雕的上半身羽色一般呈現深褐色,下半身為淺黃或白色相間,頭部后面有許多柳葉狀冠毛,色黃有斑點,食猿雕的面部和嘴為黑色,遇到對手或獵物的時候冠羽會立即豎起成半圓形,食猿雕主要棲息在低山至開闊的草原地帶,習性和哈佩雕非常相似,它們非常喜歡“占地為王”一對食猿雕差不多要占領30平方千米的領域,并捕殺這個領域內的各種動物。
食猿雕十分擅長在低空盤旋,當它們發現獵物的時候,就會如閃電般俯沖而下,先啄瞎獵物的眼睛,之后將無法逃離的獵物撕碎呈塊狀吞食,食猿雕的主要獵物是各種樹棲動物,比如貓猴,蝙蝠,蛇類,蜥蜴,犀鳥,靈貓,獼猴以及野兔等。它們還會經常在村莊附近捕殺狗,小豬等家畜,食猿雕也會埋伏在犀鳥的洞穴附近,捕殺為雌犀鳥喂食的雄犀鳥,由于其在啄食猴子時候十分的兇殘,所以才有了“食猿雕”的稱號,和其他猛禽一樣,食猿雕一生只追求一個伴侶,任何變故都不能動搖它們對伴侶的忠貞。每年的10-12月,食猿雕會將巢穴筑于巖壁,喬木,或者灌木叢中,以枯枝和蘆葦等編成,內鋪上獸毛和草,食猿雕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產卵,每窩僅能產下1枚卵,孵化期大約要2個月,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由于雄鳥帶回的食物有限,饑餓的雌鳥常常要自己離開巢穴覓食,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會造成孵化失敗,最終發生棄巢的情況,因為產卵數量實在太少,這也是它們數量如此稀缺的原因之一。
在自然狀態下,食猿雕的繁殖率極低,不僅由于其每次的產卵數目太少,還因為每只食猿雕幼鳥的成長時間都非常長,單單是幼鳥長羽毛就需要四個多月,而且即使長齊了羽毛,,幼鳥仍然要在父母的領域中逗留到第二年,幼鳥在自己學習捕食技巧的期間,可能還需要父母的喂養,所以只有當幼鳥離開父母的領域之后,父母才可能再次建立巢穴,進行繁殖,不過幼鳥成長之后,幾乎就可以獨立生存了,在菲律賓這個小島上的森林里,食猿雕就是森林之王,站在食物鏈頂端,除了人類,它們幾乎沒有天敵。
食猿雕的戰斗力,在所有鷹類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實力這么強橫的巨鷹,也難逃瀕臨滅絕的境地。由于深山老林的不斷減少,動物天然棲息地喪失,這種菲律賓猛禽的數量已從6000只減少為300余只,保護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為了拯救食猿雕,菲律賓政府將其定為國鳥,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除此之外食猿雕還有一定的文化,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中在第二集中食猿雕首次以大反派動漫明星的身份為青少年觀眾所熟知,為當時新興動畫產業創作注入一絲新異。透過動畫的表現,人們也從側面感受了這種動物的威猛和捕食習性,為人們探尋自然中它的真實魅影保留了一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