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屬于鷹科,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雕的身長可以達到76-102厘米,翼展完全張開有2.3米左右,體重大約在2-6.5千克,金雕的頭頂呈現黑褐色,它的上半身羽毛暗褐色,肩部較淡,背肩部隱隱閃爍著紫色光澤,內側翅膀羽毛呈現灰白色,嘴巴彎曲呈勾狀,腿是蠟黃色,爪子為黑色,目前的金雕大致可以分五個亞種,中國具有兩個亞種,其中加拿大亞種分布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分布于其他地區的都屬于中亞亞種,大部分的金雕都是屬于留鳥,不會遷徙,只有個別種類為旅鳥或冬候鳥。
金雕分布非常的廣泛,遍布歐亞大陸,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中國的范圍也很大,包括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東南的局部地區,這種鳥類通常都是棲息在草原, 荒漠,河谷,特別喜歡在高山針葉林中生存活動,它通常情況下都是單獨活動,冬天的時候有時會集成較小的群體一同活動,但偶爾也能見到2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在一起捕捉較大的獵物。,金雕白天常呆在高山巖石峭壁之巔或空曠地區的高大樹木上,也可以見其在荒山坡,墓地,灌木叢等處覓食。
金雕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常在空中一邊呈直線或者圓圈狀盤旋,一邊俯視的尋找獵物,金雕在飛翔的時候倆翅舉呈V字形,用柔軟而靈活的兩翼和尾的變化來調節飛行的方向,它作為大型猛禽,生性兇猛,主要捕食大型鳥類和中小型的獸類,所食鳥類有赤麻鴨,斑頭雁,魚鷗,雪雞等,獸類主要是中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有巖羊幼崽,藏原羚,屬兔,野兔,黃鼬和藏狐等,當然有時候它們偶爾也有獵食家畜和家禽的記錄。
金雕通常會把巢穴建立在針葉林,針闊林混交林或者有高大樹木上,比如紅松和落葉松,偶爾也會把巢穴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金雕的繁殖期因地而異,在北方地區,2月上旬就可以見到成對在空中盤旋追逐求偶,2月中旬開始產卵,分布在俄羅斯的金雕,繁殖期比較晚,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才開始產卵,金雕每窩大概可以產卵2枚,偶爾至少多一枚或者多3枚的,卵由雙方輪流完成孵化。
金雕的幼鳥和成鳥大致相似,但是體色更暗,第一年的幼鳥頭部的羽毛有點灰白色,尾巴羽毛呈白色,具有寬的黑色端斑,羽毛內側呈白色,在翼下形成白斑,第二年以后,尾部白色和翼的白斑均逐漸減少,尾下覆羽也有棕褐色到赤褐色轉變,虹膜呈栗褐色,嘴端呈現黑色,(雛鳥嘴呈淺灰色,嘴裂黃色)之后逐漸變為嘴巴黑色。金雕雛鳥具有同類相殘的特征,在食物不足時,先孵出的個體較大的雛鳥常常會攻擊后孵出來的較小的雛鳥。如果缺食的時間不長,較小的幼鳥有避讓能力,尚不致于產生嚴重的后果。如果父母長時間不能帶回食物,同胞相殘則不可避免,較大的雛鳥往往會將較小的雛鳥啄擊致死。父母也往往將死亡的雛鳥作為食物喂給身下的雛鳥。
金雕是少數能夠被人馴養和馴化的猛禽,經過馴化的金雕能夠狩獵,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訓練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獵最大的一個用處還要看護羊圈。它們驅趕野狼在新疆哈薩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見慣的。在看護養圈的時候,周圍沒有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