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里最毒的蛇是什么蛇?海里面的十大毒蛇有哪些?海蛇,是眼鏡蛇科的一亞科,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所以所有的海蛇都是劇毒蛇類,它們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海蛇的毒液屬于最強的神經性毒素,咬人無疼痛感,被咬后容易被忽略,但多數海蛇是在受到騷擾時才傷人。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大海里面的十大最毒的蛇,看看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排名有哪些蛇類上榜。
1、青環海蛇
青環海蛇也叫作艾基特林海蛇,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它的毒性強到能夠在咬中的一瞬間殺死獵物,致死量低于1毫克,毒性堪比澳洲的前十中的陸地蛇類。
2、貝爾徹海蛇
貝爾徹海蛇也叫作貝氏海蛇。一度認為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海蛇,只是如今已經更新了排名,分布在紅海,印度洋北部,西太平洋,澳洲北部。前溝牙蛇類,毒液含神經,肌肉毒素,毒性極強,一般認為與澳洲陸地蛇不相上下。貝爾徹海蛇它們性情溫和,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它的毒液具有強效的神經毒,所幸的是分泌的毒液量不多,而且貝爾徹海蛇的毒牙功效不大,基于各種因素,它并沒被認為是高度危險的蛇類。 但是,在處理此蛇時,仍需要小心。
3,裂頰海蛇
裂頰海蛇也叫鉤鼻海蛇,它和艾基特林海蛇長得有點像,是蛇目眼鏡蛇科海蛇屬成員。與眼鏡蛇亞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尾側扁如槳,軀干后部亦略側扁。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它的毒性絕大多數是神經毒,也有部分肌肉毒性,鉤鼻海蛇是少有海蛇中傷人比較多的海蛇,多數發生在漁民捕魚收網的時候,曾經發生過多次咬傷致死的事件,由于其強烈的毒液,裂頰海蛇無疑是海洋中最危險的生物之一。
4、橄欖海蛇橄欖海蛇是一個危險的毒蛇,是澳大利亞北部的珊瑚礁蛇。它有一個堅固的身體,紫褐色與淡棕色的底部。通常有一些全身乳白散鱗,尾部垂直壓縮,大多是用奶油下來后布朗里奇白色。平均大小為1.2米,但能長到2米。雖然它看起來非常兇悍極具攻擊性,但是它的攻擊是罕見的。
5、棘鱗海蛇
棘鱗海蛇,全長1.5米左右。體型在海蛇中較為粗胖。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及臺灣兩岸的南中國海、澳洲海域、印度西部沿岸、斯里蘭卡、泰國灣、馬來西亞、越南等海岸地區,與及菲律賓群島等東南亞海域,另外亦分布于印尼、新幾內亞的海岸。有成群遷徙的習性。繁殖方式是卵胎生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 。
6、印澳海蛇
印澳海蛇,體長為120—200厘米,尾部扁平,身體主要為淺褐色或黃色,有深色斑塊和斑紋,側面有斑點。分布于澳大利亞西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之間的海域。棲息于淺海地帶,海灣和有潮河等地,主要以鰻鱺等魚類為食,卵胎生。
7、淡灰海蛇淡灰海蛇腹鱗特征與青環海蛇的相似,但軀干部最粗部的背鱗呈六角形或方形,略呈覆瓦狀排列或呈彼此鑲嵌排列,軀干部前段不甚細,頭也不小。軀干部深色環紋不達腹部中央,從側面觀,深色環紋其間淺色部分寬。淡灰海蛇蛇毒,含淡灰海蛇神經毒素。淡灰海蛇分布于從波斯灣經印度半島沿岸到印澳海域、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山東沿海等地。
8、杜氏劍尾海蛇
杜氏劍尾海蛇是一種劇毒的劍尾海蛇屬,主要分布在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向西延伸至珊瑚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和印度洋一帶。身體背部有明顯脊背突起,它們具有中性攻擊性,只在外界因素的威脅下才會發起進攻。世界上最毒的毒蛇之一。
9、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又稱黃腹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個單型有毒蛇屬——長吻海蛇屬下的唯一物種,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熱帶海域地區。長吻海蛇體長50-70厘米,身體粗糙摸起來有挫感類似挫蛇,最長可達1米。頭狹長,吻長,吻端端到眼的長度大于兩眼間寬度。鼻孔開口于吻背,有瓣膜司開閉。軀干和尾部較側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為鮮明的黃色。尾部可有5-10塊黃斑。
10、平頦海蛇
平頦海蛇為眼鏡蛇科平頦海蛇屬的爬行動物,也叫作棘海蛇。分布于東印度洋經印澳海域到澳大利亞及菲律賓沿海、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山東、香港、海南、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東印度群島。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