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探測,現在我們都認為地球是個近似橢圓的球體,上下存在著冰蓋一樣的兩片極地,分別是南極和北極。雖然這兩個地方都是一樣的冰天雪地,但生活在南極和北極的卻是完全不同的生物。比如北極熊是北極的標志性生物,而在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則是企鵝。
Tips: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不同緯度的地區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小不同,因此太陽光照射到該地區的角度也不同。某地區的緯度越高,太陽照射角度越小,溫度就越低。兩級因此特別寒冷。
企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有著“海洋之舟”的稱謂,它們出現的時間也許比南極冰川還要早。雖然企鵝屬于鳥類,但是它們并不像大多數鳥類一樣能夠在空中飛翔。它們的翅膀大多是用來在冰面上滑行的。
Tips: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們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發現了企鵝。但是最早記載企鵝的卻是歷史學家皮加菲塔。他在1520年乘坐麥哲倫船隊在巴塔哥尼亞海岸遇到大群企鵝。
也許會有人問,為什么企鵝在南極生活,卻不在北極生活?實際上,在19世紀時,還真的有人把69只企鵝帶到了北極。
企鵝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
在探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企鵝的分布,看看企鵝是不是真的只在南極生活。企鵝的種類非常多,有6個屬,18個物種,然而,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能夠算是真正生活在南極的。這兩種企鵝我們都非常熟悉,相信很多人都在電視屏幕上見到過它們的身影,它們是長久居住在南極的“原住民”。
Tips:企鵝共有18個獨立物種,體型最大的物種是帝企鵝,平均約1.1米高,體重35千克以上。最小的企鵝物種是小藍企鵝,又稱神仙企鵝,體高40厘米,重1千克。
每到冬季,帝企鵝就會聚集在一起,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來抵御南極的寒風。這個取暖御寒的隊伍十分龐大,幾乎能夠被稱為南極洲的一道風景線。這個隊伍中的企鵝都是雄性,它們正在做的是孵化自己的后代。雄性帝企鵝被稱為“動物界最稱職的父親”,因為它們需要在寒風中整整站立60天,專心孵化雌性企鵝產下的企鵝蛋。但雌性企鵝也并非無所事事,她們負責遠赴大海去尋找食物。
很少有人了解生活在南極以外的企鵝,都認為企鵝一定是生活在極寒環境中的。實際上,大部分的企鵝都是生活在溫帶的。在維度比較低的南美洲就生活著好幾種企鵝。
Tips:雌企鵝在5月份左右產蛋,帝企鵝每次只產1枚蛋。在仲夏時節,小企鵝就會被孵化出來,它們羽翼未豐,不能自己覓食、御寒,全靠父母照看一段時間。直到11月,小企鵝開始脫毛,逐漸向成年企鵝轉變,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兩個月。
比如洪堡企鵝,它們的主要繁殖地區是在秘魯和智利的海洋沿岸。還有麥哲倫企鵝,它們的主要分布區域是阿根廷、智利和福克蘭群島的沿海地區,其中有少數麥哲倫企鵝會進入到巴西境內生活繁衍。在維度更低的非洲也有企鵝生活的區域。在伊麗莎白港附近的阿爾哥亞灣,企鵝族群的足跡遍布了24個島嶼,其中,戴爾島上生活著最大的企鵝族群。
在澳大利亞同樣有企鵝生活。澳大利亞的氣候環境和南極洲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因為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接近赤道了,這里不僅少有冰雪,甚至非常炎熱。
Tips:洪堡企鵝是一種分布于南美洲的企鵝,名稱源自第一個介紹該物種給西方學界的德國自然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屬易危物種,自然界數量在3,300-12,000 只之間。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企鵝中,有一種加島環企鵝,它們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是地球上生活區域最靠北的企鵝。這座群島有著十分獨特的氣候,因為它同時受到秘魯寒流和克倫威爾洋流的影響,氣溫比赤道的其他地區更低,這也是加島環企鵝能夠在這里生存的重要原因。
這種企鵝并不是不怕熱,而是由于各種因素來到了這里生活,正好這里的氣溫不算太高,還能夠忍受,所以它們可以在這里長期生存。到了十分炎熱的季節,加島環企鵝會像犬類一樣,通過張開嘴巴大口呼吸換氣來散熱。就算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溫度比赤道其他地區要低,氣溫也能夠達到40攝氏度,海面的溫度最高甚至有29攝氏度。
Tips:值得一提的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其實已經橫跨赤道了,但加島環企鵝沒有選擇來到北半球生活并大量繁衍。
在白天,這些企鵝會進入到冰冷的海水中尋找食物,等到夜晚溫度下降后再回到陸地上。由于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這種企鵝的數量驟減,目前只有大約1000只,而且現在正面臨著日益艱難的生存環境。
企鵝為什么不遷徙到北方生活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企鵝其實并不是只有在十分寒冷的環境當中才可以生活,它們在溫帶區域同樣也能夠正常生存。既然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并不是限制企鵝遷徙的原因,那它們為什么只在南半球生活,沒有選擇向北方遷徙呢?要知道,所有生物的本能都是擴大自己的棲息地,并且盡自己所能將種群繁衍下去,這幾乎可以說是刻在基因中的本性。
Tips:生物鏈是指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的物質變換和能量轉化的鏈索關系。如綠色植物是草食動物的食物,草食動物是肉食動物的食物,一些肉食動物又是另一些肉食動物的食物。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阻礙企鵝向北遷徙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大陸板塊主要都分布在地球的北部,北半球的生態鏈比起南半球要完整得多,生物種類也豐富得多。自然,這里也就分布著許多大型的掠食性捕食者。
企鵝之所以能夠在南極生存這么多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生活的地方基本都是獨立的島嶼,在這里的食物鏈中,沒有頂級掠食者的存在。這使企鵝能夠生活在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中。否則,像企鵝這種身體笨重的生物,隨便一條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都能夠把它們當成盤中餐吃掉。
Tips:陸地總面積1.489億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的29.2%。面積廣大的陸地稱大陸,全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等六塊。
企鵝長期生活在海洋當中,雙翅已經演變為用于滑行的工具而非翱翔。雖然在海洋中它們是游泳健將,但來到了陸地上,它們的生存能力就會大大下降。一旦在向北遷徙的過程中遇到掠食者,它們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第二個原因就是地理因素了。目前看來,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企鵝是加島環企鵝,但是它們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四面都是一望無際的海洋。盡管企鵝的游泳能力非常優秀,也很難越過如此寬闊的海面達到另一個彼岸,自然也就無法來到新的棲息地進行繁衍。
從理論上來說,企鵝其實也可以選擇按照南美洲、北美洲、北極的順序從陸路遷徙,但是危險性太高。陸地上存在著數不勝數的頂級掠食者,這些企鵝很有可能還沒走到一半,就已經被其他生物吃掉了。
Tips:企鵝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腕足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食量不小,每只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
實際上,所有不具備飛行能力的動物想要從南往北遷徙,都需要面對路途太過遙遠和艱難的問題。這就像我們人類在沒有發明出船只和飛機這類代步工具時,想要跨越高聳的山峰和寬闊的海洋,只能是有心無力。
對于企鵝來說,南極洲和附近的區域是它們生活了幾千萬年的地方,會一直在這里繁衍生息,自然存在一定的道理。雖然企鵝可以適應很多地方的自然環境,但從整體的生態環境上來說,最適合它們的還是南極。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企鵝都沒有從南極遷徙到北極。
生活在北極的69只企鵝
在北極,所有的鳥類都是會飛的,因為這里存在著數量眾多的掠食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極熊。曾經有一個腦筋急轉彎,問為什么北極熊不會吃企鵝?答案是因為北極沒有企鵝。假如企鵝能夠生活在北極的話,那它們一定會被北極熊吃得渣都不剩。
Tips:北極熊,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于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有人會想,這是由于北極的生態食物鏈太過完整,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和加拉帕戈斯群島一樣相對獨立的島嶼,把企鵝放在不會被其他生物威脅的環境中,它們能夠生存下來嗎?1936年,一名挪威探險家就做了這樣的事情。
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叫做拉爾斯·克里斯滕森,不過他的目的可不是單純為了試驗企鵝能不能在北極生存,他的目的更加現實。在當時,企鵝肉雖然沒有令人驚艷的口感,但是企鵝身上的絨毛能夠制成價值高昂的商品,企鵝的脂肪還可以用來煉油。非洲企鵝就曾因為被人類抓去煉油一度陷入瀕危的境地。
克里斯滕森經過多處考察,最終把9只帝企鵝帶到了北極的羅弗敦群島。這個群島位于挪威北部,一直延伸到北大西洋。
Tips: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這里的氣溫較高,隨處可見“不凍港”,海洋包圍著這里的島嶼,附近也沒有掠食者的存在,看起來是放養企鵝的最優地點。
在克里斯滕森把企鵝放養到羅弗敦群島之后,有媒體報道了這些企鵝,并且將它們稱為“北極企鵝”。克里斯滕森趁著輿論的東風名揚遠近,并且在1938年時又將60只企鵝帶到羅弗敦群島上放養。這60只都是體型較小的企鵝,包括了通心粉企鵝和巴布亞企鵝。克里斯滕森希望這些企鵝可以大量繁衍,能夠在幾年后讓他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
但事實卻并沒能如他所愿。人們對這些生活在北極的企鵝進行了持續關注,一直到1954年,人們記錄下了最后一個在北極目擊企鵝的報告。在那之后,人們再也沒有在北極看到過企鵝。
Tips:1844年7月3日,最后一對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殺害。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這對大海雀被殺害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許多博物館出高價求購大海雀標本,用來向公眾宣傳保護大海雀的意義。
也有人認為大海雀就是生活在北極的企鵝。從外表上來看,大海雀和企鵝十分相似,白腹黑背,長著尖尖的喙。但是,這兩種生物之間并不存在親緣關系。一定要說的話,它們相似的外形只是一種趨同的進化。而且大海雀在1852年就已經滅絕了。
無論如何,克里斯滕森靠企鵝繁衍的發財夢算是徹底破碎了。這背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要說繁衍后代,企鵝在北極解決食物問題可能都很困難。企鵝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偶爾也會吃一些腕足類動物,比如烏賊。
在南極,這些生物的數量都非常巨大,完全可以滿足企鵝的生存需要。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每年吃掉的南極磷蝦超過千萬噸,除了它們之外,一些鯨類也會把磷蝦當作食物,即便如此,磷蝦也不會被它們全部吃完。
Tips:烏賊本名烏鲗,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并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
反觀北極的生態環境,根本沒有足夠的食物供企鵝食用,就連解決最基本的食物需求都很困難,更不要說讓它們進行繁衍了。對于企鵝來說,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它們甚至可能會做出拋棄企鵝蛋和幼崽的行為。
小結
對于企鵝來說,它們既然能夠在南極生活好幾千萬年還安然無恙,那么就說明企鵝和南極的生態環境是能夠相互適應的。如果企鵝有這個能力,那么它們一定會繼續擴大自己的種群和棲息地,這一點并不需要人類來操心。人為將企鵝帶到北極進行放養,其實和揠苗助長有些相似。
Tips:揠(拔)苗助長,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可循,比起強行改變生物的生存環境,我們更應該保護它們現有的生態系統。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兩極地區的生物數量已經越來越少,我們應該重視這一點,從保護環境入手,不要讓地球上的生物因為人類活動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