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浩瀚宇宙的向往是深刻在人類基因里的,可渺小的人類至今都無力承受這片宇宙帶來的危險。我們人類本以為可以在這個相對安全的地球上發展成強大的文明,但不斷出現的天外來物一次次打擊人類的想法。
去年玉樹上空照亮大地的不明飛行物更是讓人類確切意識到,地球確實比人們想象的危險很多。
玉樹上空的“流星”
2020年12月凌晨,玉樹上空忽然出現了一顆巨大的光球。可這并不是本該升起的太陽,而是一顆來自外太空的不明飛行物。這個飛行物以很快的速度接近地面,還發出能照亮黎明的大地的亮光。當時在場的人表示,這個不明飛行物靠近時,好像伴隨著噼里啪啦的爆炸聲和地面輕微的震動。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個不明飛行物在離地面越來越近,馬上就要撞到地面的時候,卻忽然消失不見了。因此,這次的光球事件并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脫離死亡的威脅后,這樣的奇聞異事馬上被人們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并成為熱點事件。這件關注度極高的事情讓網上很多人議論紛紛,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各種猜測。不過,后來官方很快給出相關解釋。官方表示,排除掉太空垃圾的可能性,這次玉樹上空的那顆巨大光球只是一顆火流星。
火流星就是由于體型較大且墜落到稠密大氣并與大氣摩擦發生劇烈燃燒的一類外來天體。和常見的流星不同,火流星的亮度極高,即使是白天也能被人們看到。而且火流星由于劇烈的燃燒經常會伴隨有雷鳴聲,所以目擊者聽到的聲音就是火流星發出的。雖然火流星看起來很美麗且震撼,但這并不是什么好的天文現象。因為火流星巨大的體積讓其可能在到達地面之前沒有燃燒殆盡,然后變成可以摧毀一切的隕石。
幸運的是,這次玉樹上空的火流星雖然和2013年俄羅斯墜落的火流星尺寸相當,但并沒有直直墜落在玉樹上,而是落到了青藏高原,否則玉樹難逃災難。因為據NASA推測,這次火流星墜落到地面上能產生能量堪比原子彈爆炸的威力。
地球時刻面臨小行星威脅
玉樹上方的火流星并不是個例。由于地球的公轉軌跡和很多行星的運轉軌跡有重疊的部分,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行星或行星的殘余碎片。這些行星或碎片在與地球的距離較短時,會被地球的吸引力吸引到大氣層內。所以,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外來天體進入地球大氣層。
但他們最終沒有落到地面上的原因是,這些外來天體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不斷向地面掉落的過程中,會和地球厚重的大氣層不斷摩擦。而一般情況下,摩擦產生的高溫足以使這些天體物質被燃燒殆盡。可一些體型巨大的小行星無法在幾千米的空氣摩擦下被完全燃燒殆盡,所以,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最后大多會墜落到地面成為隕石。
而隕石每次墜落到地面就會給地球帶來極大的災難。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很有可能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而由于宇宙中的小行星太多,其實地球時刻有被小行星撞擊的危險可能。
人類的應對措施
有人會說,人類科技現在如此發達,為什么不用核彈或者導彈將這些可能墜落到地面的巨大的外來天體擊碎呢?首先,核彈和導彈雖然是目前人類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但這些武器并不能讓巨大的未來天體破碎,甚至都無法讓某些堅硬的天體被傷及分毫。而且使用核彈不僅不能消滅太空中飛來的危險,而且產生的核輻射還會對地球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看來可謂是得不償失。
其次,目前人類科技并沒有發展到能讓核彈和導彈有如此高準確度的程度,高到能精準地打中在幾千米的高空上極速飛行的物質。因此,地球比我們想象中危險很多。一旦巨大的小行星快速向地球飛來,我們甚至沒有任何辦法阻止這顆災難。
但面對危險,人類的作風從來都不是坐以待斃的。即使我們目前的能力無法將已經墜入大氣層的巨大外來物體消滅,但我們可以通過實時監測來及時了解可能的危險,并準備一些可行的措施。科學家們通過用太空望遠鏡觀測,設置了能夠密切關注直徑較大且離地球較近的小行星的預警系統。盡管這個系統無法讓我們監控到所有小行星,但它可以讓我們知道大多數可能撞擊地球行星的情況。在了解到這些可能毀滅地球的元兇的運動軌跡和大小后,我們才能進行之后的相關布置。
當真的有小行星不受控制的向地球飛來時,人類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提前使用科技手段對小行星的運動軌跡進行干預。牽引著這顆“不聽話”的小行星遠離地球。這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為一旦對小行星進行暴力擊碎,即使它沒有落到地面上,其產生的巨大碎片也同樣會對地球造成不小的傷害。所以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最好利用其他行星將這顆飛來的小行星拉開或者直接用有巨大沖擊力的航天器將這顆小行星撞離原來的軌跡。
但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它們都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由于目前科技和對宇宙了解的限制,人類很多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都暫時無法實現。
結語
雖然人類目前的科技還無法讓我們從容面對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可怕的事情,但我們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極低,目前地球遇到都是個體較小的碎片。與其擔心可能到來的未來,還不如腳踏實地發展科技。也許到下一次能毀滅地球的小行星來臨之時,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能輕松應對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