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人類邁出踏入宇宙的步伐后,航空航天技術就被列入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眾多標準中。而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就一直處于技術領先地位。
可又發(fā)展了幾十年的美國卻無法制造出上世紀和蘇聯(lián)進行太空競賽時造出的土星五號。這個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強的火箭是怎么被制造出來的?美國造不出來土星五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土星五號的輝煌過往
眾所周知,20世紀是人類文明大爆發(fā)的時期,而土星五號這個最強火箭就是在這個輝煌的時代產生的。土星五號以3000噸左右的總重量和110多米的高度讓至今人類現有的火箭望塵莫及。因為這個火箭的重量是我國目前使用的最強火箭——長征五號重量的三倍還多。
當然,重量不能說明什么,火箭最重要的性能是火箭的運載能力,而土星五號擁有140噸級的近地運載能力,即使現在的火箭也難以超越。
大量的液態(tài)氧、液態(tài)氫和精煉煤油為燃料燃燒使土星五號產生的高達3408噸的推力,使笨重的火箭也能一飛沖天,這一系列強悍的性能使土星5號成為史上最強的火箭。
數據是蒼白的,事實才是最有力的證據。首先,土星五號最值得驚嘆的地方就是它完成的任務量。在正式面世后,土星五號一共有九次發(fā)射,九次都成功了,順利使24名宇航員進入太空,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
而且蘇聯(lián)的禮炮一號空間站順利發(fā)射后,美國為了超越蘇聯(lián),使用強大運載能力的土星五號,直接把美國已經組裝好的重達80t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成功運送上天。這讓美國在空間站方面迅速超越厚積薄發(fā)的蘇聯(lián)。
除了這個成就之外,土星五號的安全性也堪稱火箭中的奇跡。在其他人造火箭總是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安全事故,甚至完全炸裂時,第一級重量幾乎全部來自燃料的土星五號卻基本沒有出過任何安全小故障。
奇跡誕生的背后
讓美國不惜代價造出土星五號的外在動力就是當時世界上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lián)。二戰(zhàn)后,由于各種原因迅速建立起的兩極世界秩序讓蘇聯(lián)和美國都萌生稱霸世界的想法。而在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因此進行的一系列競賽中最受關注的一項就是太空競賽。
在土星五號發(fā)射之前,美國好不容易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勉強獲得能與蘇聯(lián)在太空拉力戰(zhàn)中抗衡的能力。但很快,蘇聯(lián)首個宇航員的成功升空讓美國產生危機感。
所以,之前實施過水手計劃等一些太空計劃的美國決定開展阿波羅計劃來攻克當時人類遇到的登月難題。再加上國會的支持和當時競選總統(tǒng)的肯尼迪發(fā)表的在六十年代結束之前成功登月的言論,美國迫切的需要能克服運載能力問題的火箭。
為了在這場太空競賽中獲勝,NASA把制造這種火箭的任務交給因德國戰(zhàn)敗而歸降美國的馮·布勞恩。這位教導出錢學森的天才人物用他一生的貢獻奠定了人類現在航天技術的基礎。馮·布勞恩在接到這個任務后,很快做出很多種方案,而最終被采納的是土星C-5方案,也就是土星五號。
在馮·布勞恩及其團隊8年的研究時間里,克服了當時火箭推動力不足的難題。1962年,被從眾多土星系列火箭里選出的C-5火箭都在經歷各方面的硬件和功能的測試和改進。
終于,解決試飛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的土星五號在1963年正式服役。這么快的進度離不開美國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僅僅是土星5號的研究的花費就高達65億美元。
無法被復刻的原因
有人說土星五號之所以不能復制,是因為NASA把設計圖紙丟失或者損壞了,美國也一直否認這個說法,但依然不少人相信這個說法,因為美國在土星五號退休后,再也沒有造出堪比土星5號的火箭。那土星五號不能復制的真實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制造的動力消失,從土星五號的制造背景就能看出來,從本質上來看這是高強度的國家競爭下一種資源堆砌的結果。蘇聯(lián)解體后,發(fā)生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逐漸轉變?yōu)槎鄻O世界。美國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為了超越唯一且強大的對手而在某個方面傾盡所有。再加上現在綜合國力的比拼更傾向于經濟和基礎建設方面,美國必須撤離部分投放在航空航天的資金來維持住這方面的優(yōu)勢。
其次就是制造土星五號的性價比不高。根據美國之前的記錄,土星五號每次發(fā)射都要2600噸以上的燃料,差不多花費1.8億美元,這還是上個世紀的美金,換算成現在就是12億美元,它還需要花費高額的維護的資金。
而現如今的NASA預算不及上世紀的一半了,2011年,NASA的預算僅占美國聯(lián)邦總預算的0.5%。且不說目前的太空探索不需要如此大的推動力,單是土星五號不可回收的特性就會讓這筆巨額費用打水漂。同時土星五號使用的化學燃料與美國后來主要研究的氫氧燃料不同。
從國家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這樣做還不如把這些資金投入其他更需要的方面。所以這個為了克服運載力不足而臨時趕工出來的巨型火箭其實也沒太多復刻的價值。
結語
時勢造英雄,讓現在的我們都驚嘆不已的土星五號其實只是當時美蘇爭霸的特殊大環(huán)境下美國的一種競爭手段。隨著蘇聯(lián)解體后兩極世界的崩塌,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相對領先的位置,開始精打細算自己的國家資源,不再是不計成本的投入資金。
而且,火箭的發(fā)明是為了讓人類走向更遠的太空,不應該是軍備競賽。未來,肯定有比土星五號更強的火箭誕生,帶領人類飛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