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豬場,效益是否好,我們最主要考察三個指標,母豬是否生得多,仔豬是否死的少,育肥豬是否長得快。
母豬是大家考慮的焦點問題,經過這么多年的加強飼養管理和加強防控,母豬問題現在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但是斷過奶以后的仔豬,死亡率居高不下,卻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說說保育仔豬。
這個豬場是一個自繁自養的豬場,存欄母豬是2000頭。近半年來,保育仔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死亡率在15%-30%。并且保育仔豬生長非常緩慢,到60日齡,體重平均才達到18公斤。
仔豬斷奶后轉到保育舍時很正常,大概在45日齡左右開始發病。主要表現在發燒、扎堆、精神不好、被毛粗亂、采食量下降。約有50%的仔豬出現皮膚發紅,約10%的仔豬出現耳朵和臀部發紫。約20%的仔豬出現關節腫大。發病七天以上的仔豬,普遍出現消瘦、喘氣、腹瀉現象。
剖解仔豬主要表現淋巴結腫大,肺臟腫大出血,有的肺臟上有白色的東西粘連,心包積液,關節積液等。
疫苗防疫及用藥情況調查:
半年來用了大量的藥物,像控制藍耳病的專用藥,中藥、抗生素,還做了自家滅活苗, 但是效果都不明顯。
發病后一個月,換了豬瘟疫苗廠家,豬瘟采用超前免疫,35日齡二免,60日齡三免。仔豬產下當天偽狂犬滴鼻,70日齡肌肉注射一次。
抽發病7天左右的仔豬血液送到農科院實驗室做了豬瘟、偽狂犬、藍耳病(經典毒株、變異毒株)、圓環病毒的PCR檢測。
化驗結果:豬瘟合格、偽狂犬合格,圓環病毒,百分之百感染,藍耳病(經典毒株沒問題,變異毒株有問題)抗體參差不齊。
根據豬群的表現癥狀及化驗報告,初步認定,豬群發病主要原因是藍耳病和圓環病毒引起。
給出的控制方案為:
仔豬,豬瘟和偽狂犬,免疫程序不動;
仔豬生下來14日齡,注射變異毒株藍耳病弱毒苗;
仔豬斷奶后飲保利康五天,抗應激,補營養,防止斷奶消瘦及抵抗力下降
仔豬斷奶后飼料里添加仔益素(玉屏風散),增強仔豬脾胃功能。
斷奶后保育舍環境溫度不低于20度,尤其是地面溫度,不低于15度(豬場燒地暖)。
總結:
采取以上措施以后,第二個月仔豬死亡明顯降低,豬群逐漸走上了正規。
這個豬場保育仔豬發病,主要與高致病型藍耳病和圓環病毒有直接的關系。藍耳病這塊我們采用的是注射疫苗,圓環病毒是一個條件性疾病,我們加強預防斷奶應激,防止仔豬斷奶掉膘,另外調整脾胃等措施,保證環境溫度的衡定。最后保育仔豬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