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比一些板式家具,以品質和工藝著稱的實木家具仿佛受到了一些冷落,難道實木家具的時代逐漸要走向沒落嗎?實則不然,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實木市場并非如消費者所理解的那樣,在消費者的眼里,實木市場“水太深”,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商家們的“坑”。
實木家具的制作工藝、原料成本并不低,所以一些不法商家便盯上了它,他們用一些人造板材充當全實木甚至純實木家具售賣為賺取高額利潤,喜愛實木家具的消費者常常難以辨別,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優質的睡眠狀態的王先生,網購了一套定制款歐式風格的雙人床,可當他收到貨時卻大失所望。
王先生網購的時候仔細看了銷售頁面,上面顯示這套雙人床家具是“歐洲進口、實木材質”,王先生與客服聯系,商家還再三承諾這套雙人床家具是實木材質,可以根據王先生要求的尺寸來定制,所以王先生便定制了一套組合床具,價格為8880元。
等到王先生收貨后才發現家具的材質不對,經過鑒定才發現,這套家具材質只有少部分為實木,大部分都是人造板材,王先生認為家具的產地也不對,認為商家的行為已經構成欺詐,所以要求商家退貨并賠償其損失。
但商家稱雙人床主體部分為國產,但部分附屬物是歐洲進口的,對于材質的問題,商家表示雙人床基材使用的是實木和人造板混合制成,因此不能算是欺詐,無奈之下王先生只好尋求了律師,律師認為商家的宣傳明顯超越合理限度,是一種虛假、引人誤解的宣傳,根據相關法規,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貨退款,并由商家承擔退貨所產生的費用。
雖然王先生的事情得到了解決,但在界內這樣的事情并不少,所以導致一些原本喜愛實木家具的消費者處于觀望狀態,甚至不愿再選購實木家具,但這樣有著溫潤樸實質感、自帶本真與自然之美的實木家具真的要拒絕嗎?
當然是不,實木家具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想濫竽充數的不法商家,為了避免買到這樣的家具,在選購之前我們有必要做好一定的功課,分清楚哪些是人造板、框架結構、板木結合、實木貼皮等材質的區別,也可以向商家咨詢清楚,要求商家將材質詳細均在合同中注明,防止日后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