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發(fā)展在我國已經經過很長時間,由于設計方面理論欠缺,沒有足夠的理論支撐,經過一段時間發(fā)展,對于現代家具設計理論方面研究也卓有成效,形成了構成學,人們通過構成學對于家具設計的含義以及相關理論知識認識更加深刻,也形成了其統(tǒng)一的認識以及價值觀念,也是我們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具有代表性的產物。
在傳統(tǒng)家具的設計中,點元素運用最成功的就是明代的家具。如卡子花、矮老、牙頭等以及靠背板上的開光等。像一些明代燈掛椅中,在靠背的位置鏤空比較小的形狀,這就具備了點的張力,不僅打破了椅子的沉悶之感,鏤空的位置還提高了人們對形狀的關注度。
現代家具設計則更偏向于物品的實用性和點綴性,比較多見的就是家具設計對于附件的安裝、或是家具中局部裝飾所使用的圖案、也體現在對于家具中的小面積鑲嵌以及雕刻。從這些家具設計中就可看到點的運用成效,在裝飾性上很好地發(fā)揮了點的特征,同時結合了現代創(chuàng)意設計手法,體現出了實用功能和現代藝術感。
在家具設計中,點作為最重要和最小的元素,以相同或者相似的狀態(tài)應用在家具的重復設計中,構成了視覺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與空間感。圓形點的特征,給人一種充實、圓滿、完美的視覺效果。千年以來,我國對“圓”的特征喻為團圓、圓滿之意,因此圓形的點家具設計中經常被采用。
所有元素都通過點的重復,并且以有規(guī)律的密集與大小應用在家具設計中,使原本呆笨、笨重的椅子設計得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同時使椅子的裝飾性效果更加突出。有些面上有同樣的點重復出現,從遠處看具有整體感,近處以密集點的方式來表現,很好地將點應用在家具設計當中。因此,在家具設計中,重復點規(guī)律性的應用,既滿足了人們對產品功能性的需求,又提升了產品在裝飾性上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