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粉從窯尾筒體高端的下料管喂入窯筒體內,由于窯筒體的傾斜和緩緩地回轉,使物料產生一個即沿著圓周方向翻滾,又沿著軸向從高溫向低端移動的復合運動,生料在窯內通過預熱,分解,燒成等工藝過程,燒成水泥熟料后從窯筒體的底端卸出,進入冷卻機。
燃料從窯頭噴入,在窯內進行燃燒,發出的熱量加熱生料,使生料煅燒成為熟料,在與物料交換過程中形成的熱空氣,由窯進料端進入窯系統,最后由煙囪排入大氣。
回轉窯主要由窯筒體、傳動裝置、支撐裝置、擋輪裝置、窯頭密封裝置、窯尾密封裝置、窯頭罩等組成。水泥回轉窯的筒體是鋼板制成的圓筒,為保護回轉窯的筒體,在其內側鑲砌了一層耐火磚作為窯襯。
新型干法窯一般掛窯皮步驟如下:
當窯尾溫度達950度左右,渦流分解室溫度達650-700度,窯頭火磚開始發亮發白時,先喂入的生料即將進入燒成帶。這時,窯頭留火待料,保持燒成帶有中夠高的溫度,并將吊起的2個C4排灰閥復原。三次風管閥門開至10%左右,打開渦流燃燒室和分解室閥門,開始向渦流分解室噴輕柴油和少量煤粉。
當C1出口溫度達400-450度時打開置于C1出口至高溫風機廢氣管道上的冷風閥,摻入冷風調節廢氣溫度,保護高溫風機。待C5出口氣體溫度達900度時適當開大三次風管閥門后即可下料。喂料量為設計能力的30-40%,并逐漸關閉冷風閥適當加大喂煤量和系統排風量,慢速轉窯,開始掛窯皮;
系統正常,分解爐溫度穩定后,可以拆除點火噴油嘴;如果燃燒無煙煤,應適當延長點火噴油嘴的使用時間,但油量可以減少,以對無煙起助燃作用。掛好窯皮的關鍵是,待生料到達燒成帶時及時調整喂煤量和窯速,確保燒成帶溫度穩定,窯速與喂料量相適應,使粘掛的窯皮厚薄一致、平整。
若溫度太高,掛上的窯皮易被燒垮,生料易燒流,耐火磚嚴重侵蝕;若溫度突然降低會跑生料,形成的窯皮疏松夾心,容易垮落。一般需3-4個班可掛好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