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中的時間節點來看,中國動力電池的產業格局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盡管過去10年有200多家企業涌入動力電池領域,但市場和技術并沒有因此而成熟和穩定。相反,該行業的快速發展暴露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產品驗證等環節的一系列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一步增長需要引進更具競爭力的鯰魚企業,促進新陳代謝和迭代升級的實現。
時值補貼歸零前夕,仍有新的入境者和外部力量匯入,包括汽車公司的蜂巢能源AESC日韓鋰電池巨頭密切關注無補貼市場,這些鯰魚的進入或回歸可能會重塑現有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
面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動力電池領域的角力和賽跑似乎剛剛完成熱身,準備正式開始。
需求側的抱怨和吶喊越來越刺耳。
主流汽車公司正在將中高端電動汽車作為下一步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的重點。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時間更短、使用壽命更長已成為電動汽車的前PK燃油車的基本要求。
為了滿足這一要求,高端動力電池必須得到支持。然而,國際汽車公司、獨立品牌和新的汽車制造力量都面臨著極其嚴峻和尷尬的局面:可供選擇的高端生產能力嚴重不足。
上半年要注意銷量TOP10款中高端新能源車型,將發現95款%上述電池配套設施基本上被前兩大寡頭占據。這種情況意味著汽車企業在產品開發、資源配置、供應鏈話語權、產能供應保障等方面面面臨巨大風險。
圖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T于2019年上半年OP 10
(注:銷售數據來源乘聯會)
真正的市場競爭需要更多的高端動力電池供應企業進入,其中具有汽車企業基因的動力電池企業無疑具有更固有的優勢,無論是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還是日產被中國企業收購的AESC擁有大眾、特斯拉背景和基因的歐洲企業Northvolt,都被認為有能力在未來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中與現有龍頭企業對抗。
從供給側來看,中國電力電池行業正在進入淘汰洗牌的深水區。
一方面,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仍在進一步增加。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公司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達到30.01GWh其中,前10家企業占87家.43%僅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獲得了近70%的市場份額。
圖 2019年上半年,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TOP 10
硬幣的另一面是,絕大多數從數字、小動力等領域轉移到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都在跳水。截至目前,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已降至59家。
淘汰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體系和驗證,這是大多數動力電池企業不被汽車企業接受和認可的最大原因,也是電動汽車安全事故頻發背后的無形殺手。
供給側的適者生存已經全面啟動。其中,參賽者的一個關鍵指標是是否具備動力電池開發制造體系,這將成為汽車企業在選擇供應鏈時的核心考慮因素。
以最近剛剛召開品牌戰略規劃和產品新聞發布會的蜂窩能源為例。作為一家從長城汽車誕生的動力電池企業,它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年內獲得寶馬,PSA在許多國際主流汽車公司的認可下,其最大的優勢是基于對汽車的理解,從汽車動力電池生產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性能需求的雙重角度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和制造,具有非常強大的技術儲備、產品控制能力和系統理解能力,這一優勢也將成為其參與市場競爭的殺手。
從動力電池技術和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動力電池的迭代升級和技術創新能否基于汽車標準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動力電池市場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動力電池生產工藝為例,基于純電動化對大模塊、大電池的需求,疊片工藝已成為動力電池企業的一致共識,誰能率先在該領域取得突破,誰就能在即將到來的疊片時代中占據主動權。
不久前,7月10日,蜂巢能源主導發布了《電動汽車高速折疊動力電池白皮書》。系統梳理了折疊時代技術和設備的發展路徑,介紹了高速折疊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這顯然將促進折疊過程的快速發展。
更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在高速疊片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蜂巢能源通過技術升級、生產工藝要求高、生產工藝嚴格控制,使疊片技術效率不再成為瓶頸,使高速疊片技術的大規模量產成為現實。
除了技術,基于市場需求的產品迭代創新也是動力電池市場需要具備的能力。在高鎳系統已成為行業共識的總體趨勢下,成本和安全已成為用戶對動力電池的核心需求。
蜂巢能源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無鈷電池和四元電池,準確踩上了汽車企業的需求痛點。在保證能量密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差異化需求,實現了相應產品的匹配。這種前瞻性的開發能力也使其能夠與國際龍頭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具競爭力。
在動力電池的市場競爭中,全球布局能力也是一個關鍵變量。除中國外,歐洲、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電氣化趨勢明顯加快,隨之而來的是本地化需求。
以歐洲為例,包括大眾、寶馬、PSA包括寧德時代、三星、LG、SKI巨頭們紛紛落后。歐盟本土動力電池企業作為全球汽車制造的大本營,也在積極備戰。
如果以此作為觀察動力電池模式變化的視角,蜂巢能源作為后來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全球研發和產能布局戰略使其具有與國際巨頭競爭的潛力。
在全球布局節奏上,蜂巢能源在全球布局了七個R&D中心。目前,保定、韓國、上海和印度的R&D中心已投入使用,美國、日本和無錫的R&D中心正在建設中。在產能布局上,規劃了包括歐美在內的六個全球制造基地。根據最新計劃,蜂巢能源將在歐洲投資20億歐元建設24個GWh大型動力電池廠。
業內一致認為,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后,更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將全面開放,這將對現有動力電池的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其中,包括蜂巢能源在內的一批鯰魚企業將具備與國際動力電池巨頭競爭的能力,通過對汽車規格級研發和制造體系的理解和積累、生產工藝創新和產品迭代升級、全球生產能力布局和配套能力等多重疊加優勢。